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任桐 實習生 孔棟軒
符美滿的名字被叫得響亮,是在今年五四青年節。
5月4日,《人民日報》專版刊登《2021—2022學年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展示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中的100名優秀代表的風采。符美滿榜上有名,他也是唯一一名被列入該名錄的海南中職生。
符美滿是海南省農業學校2020級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學生。因為懷揣一個農業夢,他“自找苦吃”,堅定地選擇種植專業作為方向,一心學習農業新技術,打算回到家鄉種好地。
正是憑著這份執著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在校期間,他“半路出家”學習果蔬嫁接,精練技術,在2021年海南職業院校小技能大賽(中職組)果蔬嫁接比賽中獲得金獎。
符美滿正在指導同學進行黃瓜頂插接。實習生 孔棟軒 攝
“自找苦吃” 選擇學農
符美滿出生在儋州市那大鎮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家里種植著橡膠。在符美滿的印象里,父親常常頂著大太陽去干農活,還會在深夜中出門割膠,非常辛苦。
雖然從小看著父親務農苦,但苦中作樂的事情也有很多。他說:“對于土地,我總是覺得很親切。我曾經看到過一粒小小的種子從播種到發芽,再到成熟,植物的生命力很頑強,它的生長是個奇妙的過程。”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份莫名的熱愛,符美滿始終有著一個學習農業的夢想。而這個夢想,終于在2020年成為現實。那年7月,正值一年一度的中考季,符美滿也迎來了他的第一場大考。在各大中學的招生通告中,符美滿找到了心儀的學校——海南省農業學校。
然而,在得知了他的想法后,他的父母提出反對意見。父母對他說:“種地有什么好,風吹日曬的,又苦又累,不如選美容美發、廚師這樣的專業,風吹不到雨也淋不著。”
雖然明白父母的心思,但符美滿還是堅定學習農業技術的想法。他說:“我喜歡農業,我以后一定要學好農業技術,將來把所學知識應用在家鄉的土地里,實現更大的豐收。”
一顆火熱的心,一份遠大的夢想,最終父母被他說服,他如愿以償進入海南省農業學校,學習他所熱愛的專業。
符美滿正在指導同學進行黃瓜頂插接。實習生 孔棟軒 攝
學習嫁接 傷痕累累
入學后,“自找苦吃”的事,符美滿也沒落下。第一學期臨近期末時,學校社團納新,他最終進入了果蔬嫁接協會,這讓他找到了又一片興趣之地。
“蔬菜嫁接或是茄果類嫁接在海南應用是比較廣的,它在現代育苗中是一個趨勢。果蔬嫁接可以連續種植,就是我今年種了,明年還可以種,產量會比較高,可以給農民增加收入……”課上,老師的話始終在符美滿的耳邊回響,每每想到這項技術能給農民帶來好處,他就在心里多了一份學好這門課的堅定。
然而,學習果蔬嫁接并不容易。果蔬嫁接操作是對體力的挑戰,削接穗和砧木都需要有較好的體力,以果蔬嫁接賽項的流程來看,其中包括接穗和木識別、瓜類嫁接理論測試砧穗選擇配對、嫁接操作、營養液配制等六個子項目,全程操作下來需要兩、三個小時,全程站立常常會讓人腰酸背疼。
面對困難,符美滿從未想過放棄。他每天來得比別人早,走得比別人晚,練得比別人多,刀片的劃傷,藥品的侵蝕,他的手傷痕累累??恐?,他的操作越來越熟練,在果蔬嫁接模擬競賽中,他的比賽用時越來越短,操作精準度越來越高,最終獲得了代表學校參加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資格。
符美滿正在給同學講解嫁接技術。實習生 孔棟軒 攝
“苦盡甘來” 收獲成績
2021年10月25日,對符美滿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他首次走上海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舞臺”。多少個日夜的辛苦,終于迎來了考驗的一刻。
比賽現場,符美滿沉著冷靜,熟練地開始劈砧木、削接穗、識別圖片、營養液配制……整個競賽流程一氣呵成,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的本領,他最終斬獲該項目金獎,并獲得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參賽資格,到更高的舞臺磨煉技術。
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后,符美滿與農業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他逐漸在心底開始規劃未來畢業后的去向。
符美滿正在指導同學進行黃瓜頂插接。實習生 孔棟軒 攝
“村里的年輕人,都覺得在家種地苦,賺錢少,所以大多都去外面打工了。”符美滿說:“所以我想畢業后回到家鄉,種植海南熱帶水果,把所學的技術充分應用于生產。我想,技術就是生產力,產業會慢慢帶起來,出去的年輕人也會慢慢回到家鄉,這樣整個鄉村的經濟發展也會被帶動起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促進鄉村振興,青年一代需要挑起重任,在符美滿看來,學知識、學技術,最終都要轉化為鄉村振興的一份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爭當“自找苦吃”新農人,做到懂農事、察農情、干農活,以夢想為引領,在廣袤的鄉土大地建功立業。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