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
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變異株。研究數據顯示,與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相比,其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都要強,但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嗓子痛就是“二陽”嗎?
“其實咽喉痛的原因有很多,新冠和流感都有可以,很多細菌感染也可以,要區別對待。如果是新冠,就按新冠治療,如果細菌感染,必要時可用抗生素。”王貴強說。
王貴強表示,實際咽喉痛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普遍的表現,大家都是一樣的,不論是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還是其他的細菌感染,包括支原體衣原體,都會出現咽喉腫痛,因為上呼吸道咽喉是個門戶,所以任何的感染不論是病毒細菌,它都會累及到上呼吸道,都會出現一些癥狀,所以并不是新冠特有的。所以可能每個人的反應也不一樣,有的人敏感性比較高,感染以后的咽喉腫痛刀片嗓等等這些都出來了,所以我想大家要客觀對待,不一定都是新冠。
“二陽”的癥狀如何
“二陽”的癥狀很輕,從中醫的角度看,它屬于風熱感冒,呈現風熱感冒的特征。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分析,現在很多地方從春天轉入到夏天,天氣逐漸炎熱,風熱導致的疾病就會增加。二次感染后出現風熱感冒癥狀,如嗓子疼、輕度咳嗽、低燒等,使用中醫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非常有效,如清熱、疏風解表、利咽喉類藥物。低熱者用了這些藥物,全身癥狀就會逐漸消失。
王貴強表示,去年年底大量的人群感染以后,目前還存在有效的保護,所以即使再次感染,他的癥狀普遍是偏輕的。從病程上來看也要短,發熱的時間發熱的熱度都要比初次感染要輕一些,當然這些每個人個體也不一樣,每人感受也不一樣,但是從大的總體來看比初次感染的普遍是輕的。
不想“二陽”應該怎么做?
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場所,平時注意手衛生,去人多封閉的環境,注意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建議接種疫苗,預防重癥的發生。
“要保持健康飲食,最好做到清淡飲食。”劉清泉說,從中醫角度看,風熱引起的感冒,最容易侵犯的是有熱邪內積的人群。經常吃重油重辣重鹽類食物,會很快出現體內積熱,容易出現感冒或感染新冠病毒。因此,飲食要清淡,要保持胃腸清利,防止胃腸有積熱,再次感染的幾率就會下降。
老人如何避免“二陽”?
接種疫苗:繼續倡導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提高全程接種和加強針的接種率。
減少外出:盡量減少外出,尤其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封閉場所。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注意手衛生,避免直接接觸外部環境物體,勤洗手。
慢病管理:要把基礎疾病管理好,規律用藥,不要因為害怕去醫院而停藥,可以讓家人取藥。
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放松,不要緊張,保證睡眠,飲食規律,多喝水,盡可能避免吸煙飲酒。
孩子如何避免“二陽”?
少吃快餐,少喝碳酸飲料。兒童青少年都是陽熱性體質,經常吃快餐、喝碳酸飲料以后,體內會產生積熱,感染新冠病毒的幾率就會大增。
孩子感染以后往外傳播的幾率加大,因為孩子在學校學習和活動時,接觸的人較多,更容易傳染。要保持作息規律,早睡覺,飲食清淡。
該準備什么藥品應對“二陽”
王貴強表示,應對二陽,除了解熱鎮痛藥,重癥高風險人群建議抗病毒治療。普通人群也可以考慮在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療藥物,達到減輕癥狀、縮短病程的效果。
新冠“二陽”,專家建議應居家休息>>
“二陽”病例增多,多位專家均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二陽”患者應該居家隔離,不要帶病上班,不僅不利于感染者恢復,還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
一位傳染病流行病專家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人群中依然處于散發流行狀態,傳染源依然存在。一旦感染,居家休息非常必要,也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感染學專家也表示,感染者帶病上班不可取,不僅不利于感染者恢復,還會造成病毒傳播,尤其是重點機構(如醫院,養老院、護理院等)的工作人員需經常接觸高危人群,帶病上班會增加高危人群感染風險,更不可取。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指出,對于感染者來說,應該暫時不要去學校、地鐵等公共場所,如果必須去,建議一定全程戴口罩。對于年齡較大或有基礎疾病的,一旦癥狀加重,需要去醫院就診。
在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創始院長、公共衛生學教授譚曉東看來,新冠是一個呼吸道傳染病,從傳染病防控角度來說,用人單位應該提倡新冠感染員工自我隔離,減少病毒傳播,新冠感染的密切接觸者,建議減少到人群密集的辦公區活動。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盧洪洲建議,現階段,依然建議陽性感染者自行居家隔離,一旦確診感染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不具備傳染性再外出上班或進行相關活動;
對于“二陽”病例增加,上述業內人士建議,不要過度恐慌,也不能過度無視,鼓勵有重癥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按時加強疫苗接種,醫療機構加強藥物儲備。
原標題:嗓子痛就是“二陽”?關于“二陽”,這些你需要知道
責任編輯:方詩穎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