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
據了解,三亞計劃于今年6月底前開設600個“菜籃子”公益性攤位,目前已完成385個公益性攤位的認定。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菜籃子”穩產保供關系著人民群眾的一日三餐。在海南,高溫多雨及自然災害、種植成本等是農產品“保供應”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海南各市縣在關注本地生產量的同時,還不斷優化流通體系,全力保障供應,守護好百姓的“菜籃子”。如,為保障生產淡季蔬菜穩定供應,積極探索建立“飛地”蔬菜保供基地,強化省外調配;再有,將便民菜攤、平價菜智能柜開到了居民家門口,打通了農產品供應的“最后一公里”;不斷改善“菜籃子”生產基地交通條件,打通“菜籃子”產品運輸的交通堵點等。以此,從實處著眼,往實處發力,在實處落腳,確保百姓的“菜籃子”無憂。
都說,小小“菜籃子”托底“大民生”。柴米油鹽醬醋茶,民生是老百姓最實在的日常生活,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關乎民心的大事。那么,如何穩價保供,拎好“菜籃子”,全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是一道考驗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題。
而這,就需要海南各級各部門找準問題解決突破口,盯著目標走、奔著問題去、下足真功夫。一方面,要強化“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持續推動農牧業增量增質發展,進一步改善果蔬產品保鮮能力和供給能力,努力為人民群眾供給更多種類豐富的高品質的農副產品,在不斷豐富百姓“菜籃子”的同時,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另一方面,要強化市場價格調控力度,加強市場監管,嚴格落實明碼標價制度,及時做好形勢研判和信息報送,規范市場秩序。如此多措并舉,守護好百姓的“菜籃子”,全力保障供應、保安全、保質量、保服務,實實在在辦實事辦好事,才能讓百姓手里的“菜籃子”拎出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文/沈秋陽 圖/郭昊)
責任編輯:沈秋陽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