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119lr"></output>

<nobr id="119lr"><video id="119lr"><meter id="119lr"></meter></video></nobr>

    <ins id="119lr"><big id="119lr"></big></ins>

    <b id="119lr"></b>
    <address id="119lr"><rp id="119lr"></rp></address>
    <ins id="119lr"><th id="119lr"></th></ins>

    <strike id="119lr"><em id="119lr"><i id="119lr"></i></em></strike>

    <p id="119lr"></p>

    <b id="119lr"><big id="119lr"><output id="119lr"></output></big></b>

    <b id="119lr"><th id="119lr"></th></b>

    <b id="119lr"></b>

      文化周刊 | 三亞“海判南天”石刻背后:清初的一次地理大測繪

        ■ 宋愛軍

        編者按

        在三亞市聞名遐邇的天涯海角風景區,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等為游客所熟知的摩崖石刻,但有一塊不太出名、不太引人注目的“海判南天”石刻,卻是景區摩崖石刻群中年代最為久遠的。

        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天文學史專委會會員的宋愛軍先生通過多年考證,發表論文,揭示了它的出現與清代初期的一次地理大測繪息息相關。

        在國家4A級風景名勝三亞“天涯海角”,有一處鮮為人知的石刻遺跡——“海判南天”,不但與“天涯”“海角”等石刻明顯不同,具有人工剖鑿的痕跡,而且每年冬至正午12時,其南面的剖石斜面與太陽的角度完全吻合。

        “海判南天”石刻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來由呢?

        “海判南天”石刻上有人工剖鑿痕跡。

        史料和方志中的記載

        “海判南天石刻:在下馬嶺海濱巨石上,字大三尺許,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欽差苗曹湯巡邊至此,鐫。”晚清光緒《崖州志》中的這段記載,后人曾將其中的“苗曹湯”標點為一個人。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清朝繪制的輿圖中,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至五十八年(1719年)組織西洋人測繪了中國第一張有經緯度的《皇輿全覽圖》。在乾隆時期繪制的《乾隆十三排圖》上,在海南島的南端標識了“下馬嶺”,這里正是天涯海角“海判南天”摩崖石刻所在的位置,恰好在康熙《皇輿全覽圖》測繪的時間范圍內。會不會是那次測繪留下的遺跡?

        在現存康熙朱批奏折和兵部咨文等歷史文獻記載中,可以找到苗受、綽爾代、西洋人湯尚賢三人奉命前往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進行地理測繪的史實。乾隆二十年成書的《崖州志》中,有這樣的記載:“京差苗曹湯三大人巡邊至儋州。”附注:“大人至州東下馬嶺海邊刻‘海判南天’四大字于石。”

        對照宮廷檔案和地方志書,可知“苗曹湯”分別是欽天監五官正苗壽、理藩院郎中朝爾代和西洋人湯尚賢三個人的姓。

        苗壽(又稱苗受)和綽爾代(也寫作朝爾代)是滿族人,他們的名字在史料中由于發音問題和記錄出入,因此出現不同寫法,其中綽爾代的漢姓在方志中還被記作“曹”。

        在今北京行政學院內的滕公柵欄墓地有湯尚賢的墓碑。湯尚賢(Pierre Vincent de Tartre,1669年—1721年)生于法國洛林,1701年來華, 1712年偕葡萄牙人麥大成測繪山西、陜西兩省地圖,繼而測繪江西、兩廣地圖。他在致其父親的信中曾說:“從我到達電白之日起,必須扮成中國人的模樣……我的中國名字叫‘湯尚賢’。為了適應這個帝國的風俗習慣,我們必須從頭到腳脫胎換骨,將歐洲人改造成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湯尚賢于1724年(雍正二年)在北京病逝。

        光緒《崖州志》中對“海判南天”石刻的記錄。

        此前輿圖錯漏甚多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禮部詔令各省編修通志,進呈匯為大清一統志。但因“三藩之亂”,各省修志略有延遲??滴醵辏?683年)四月,禮部奉旨檄催天下各省通志限三月成書。之后,乾隆、道光、光緒續修《大清一統志》,各省奉旨續編志書??滴?、乾隆、光緒《崖州志》存世。

        成語有“左圖右史”。史志以紀事,知方言土俗。圖以觀理,知山川形勢。各省通志呈送均有輿圖。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康熙帝發現所呈各省輿圖錯漏甚多,于是下旨:“內外地方之名,山河遠近務應查明,載入(大清)一統志內,永垂后世。邊外山河地方遠近,理應丈量明晰。”要求各省差遣印官必親歷地方,逐一考證明白,詳加繪畫進呈御覽。

        然而各省呈送的地圖,城池方向、河道源流及道里遠近,互相舛錯,不符之處甚多?;蛞皇∮写髨D而無小圖,或一省有里數、程途而無疆界,或有疆界而無里數、程途。

        每年冬至正午,太陽的角度與“海判南天”石刻南面的剖石斜面完全重合。

        清宮中的西洋人

        在清宮中供職的西洋人南懷仁不僅用西學治理歷法,主持鑄造北京觀象臺觀測儀器,還奉旨督造“神威將軍”、“武成永固大將軍”和“神功軍”等紅夷火炮,在平定三藩、雅克薩城之戰中建立奇功,因此官至欽天監監正(相當于天文臺臺長)及工部侍郎。

        因大航海時期對精確地圖的需求,1679年至1683年間,法蘭西作為國家工程,委托巴黎天文臺臺長卡西尼及其科學家團隊通過觀測木星來確定經度的方法,運用三角測量法構建的800個基本三角網,繪制出法國新地圖,之后開啟了為實測繪制新世界地圖的龐大計劃。

        應南懷仁之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3月,法國巴黎天文臺派遣的數學、天文家洪若翰與白晉、張誠、劉應、李明五名“皇家數學家”作為遠東測量成員從法國出發,歷經周折,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抵達北京時,南懷仁卻在幾天前去世。

        1688年3月21日,康熙在紫禁城乾清宮接見了法國使團,張誠、白晉留宮中效力。張誠作為譯員參加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并接續南懷仁作為御用教師,多次隨康熙出塞外巡防及征討噶爾丹,旅行期間教授西方數學和測繪技法。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皇帝患了瘧疾,服用各種藥物均無效,病情日益嚴重,洪若翰、張誠等人向康熙進獻了金雞納霜藥,很快被治愈,使康熙帝得以續命,繼而完成了對噶爾丹的第三次親征。

        當康熙皇帝得知洪若翰、白晉、張誠等為法國路易十四國王派來的“皇家數學家”后,康熙令白晉、洪若翰為欽差分別回法國招募更多的科學家來華效力。1698年至1701年間,“安菲特利特”號商船兩度從法國直航中國,帶來了法國巴黎天文臺繪制的亞細亞地圖和精通地圖繪制的雷孝思(Jean aptiste Regis)、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杜德美(Jartoux)和湯尚賢(Pierre Vincent de Tartre)。

        參加2014年“海判南天”石刻三百周年暨中法康雍乾天文大地測量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法國科學史專家考察石刻。

        歷時十年繪就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命白晉、雷孝思等人在北京附近進行小范圍測繪,經過半年測繪,圖成上呈康熙,皇帝親自???,認為遠勝于舊圖。于是,便從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開始進行全國大規模的測繪。測量方法主要采用三角測量法。

        據史料記載,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康熙帝諭傳教士分赴蒙古各部、中國各省,遍覽山水城廓,用西學量法繪畫地圖,并曉諭部臣選派干員隨往照料,通知各省督撫將軍和地方官,提供一切方便。

        史料顯示,這次測繪的人員中,法國人有白晉、雷孝思、杜德美、湯尚賢、山遙瞻、德瑪諾及馮秉正,另有奧地利人費隱和葡萄牙人麥大成。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各地的測繪工作基本完成,康熙將繪制全圖的工作交給杜德美,次年全圖合成完成,康熙命名為《皇輿全覽圖》,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頒布。

        《皇輿全覽圖》的繪制,摸清了中國的山川水源準確走向,特別是黃河、長江的發源地,為清代以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為西北天然屏障,構建全新中國疆域提供了重要依據。

        后來,《皇輿全覽圖》圖稿被寄往巴黎,由當時法國最有名的匠師唐維爾雕成銅版。

        那么,為什么要人工剖鑿“海判南天”呢?

        原來,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帝效仿元代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命欽差急速馳往廣東、陜西、福建等省測量北極高度及日景(冬至當天正午時太陽的高度)。這當中就包括作為地理極南的廣東瓊州之崖山(下馬嶺),即“海判南天”處,使之成為四海測繪的南端基準點。

        至于“海判南天”是何人所題,由于石刻上沒有落款,后人不得而知。不過,因石刻為欽差奉旨剖立,比對康熙皇帝的遺詔筆跡,“海判南天”四字極有可能就是康熙的手筆。

        本版圖片均由宋愛軍提供

      原標題:三亞“海判南天”石刻背后 清初的一次地理大測繪

      責任編輯:許海若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文體

      娛樂文體活色生鮮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精品国产自在现偷99精品国产在热2019国产拍偷精品网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青青精品视频国产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精品自拍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国产精品视频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2019精品国产品对白在线772年香蕉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精品国产自在现偷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